指标 |
指标分析 |
课程 |
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;课程结构是否符合培养目标,能否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;专业核心课程遴选设置是否合理,建设是否有效;专业课与公共课,必修课与选修课,理论课与实践课开始情况,其结构比例是否合理;具有具备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验(实训)条件。 |
课程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一致,能否充分支撑培养目标;是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教学计划;课程内容的广度、深度和难度能否体现培养目标要求;课堂教学改革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,是否推广实施小班化教学、混合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;是否推进课程思政,专业教学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;是否对课程开展评价。 |
2022年专业综合评价较2021年评价的变化情况。 |
教师 |
师资数量与结构是否合理;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,专业核心课程由高级职称教师授课情况,核心课程由2名及以上教师开课的门数,教师专业背景与教学匹配度;教师聘用、高层次教师引进、教师发展及考核评价情况。 |
2022年专业综合评价较2021年评价的变化情况。 |
教材 |
是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材选用、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;选用教材(自编优秀教材)是否能够支撑和达成专业、课程和教学目标。 |
2022年专业综合评价较2021年评价的变化情况。 |
测试 |
考核评价是否符合课程目标要求;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融合情况,调研报告、作业测评、阶段性测试等过程性考核比重是否合理;是否采用联考或教考分离等多种考试形式。 |
考核命题是否符合课程大纲要求,是否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;考核结果是否有区分度,能否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;学位论文(毕业设计)的选题意义、写作安排、逻辑构建、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能否体现基本学术素养,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,指导与评价是否科学合理。 |
2022年专业综合评价较2021年评价的变化情况。 |
就业 |
毕业生就业去向、行业分布和发展情况,升学情况。 |
2022年专业综合评价较2021年评价的变化情况。 |